一些宣称 GPC 挖矿的项目,打着环保币的旗号,号称由世界绿色保护环境基金会发行,总量 50 亿,开盘价 10 元。这类项目往往采用卷轴模式,设置能量罐机制,声称能调控市场供求,如推广收益、星级达人奖励等都会进入能量罐,每天按 20% 递减释放到账户。但实际上,这些复杂机制只是幌子。其所谓的控制市场、防止价格猛跌等功能,缺乏实际依据。在传统虚拟货币挖矿中,如比特币挖矿,市场价格波动依旧剧烈,这类新兴的 GPC 挖矿项目,很难凭借一套未经市场检验的机制稳定币价。
从收益方面看,部分 GPC 挖矿项目承诺高收益,如质押 PGC 预期年化收益高达 730%。但高收益背后是高风险。虚拟货币市场价格波动极大,像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价格都难以预测,GPC 这类小众虚拟货币更是如此。前期看似高额的收益,可能因币价暴跌瞬间化为乌有。而且,这类项目常伴有传销风险。一些 GPC 挖矿项目设置层级奖励,通过不断拉人头来获取更多收益,符合传销组织特征。新人被高收益吸引入局,缴纳资金购买矿机或参与质押,老玩家则依靠发展下线维持收益,一旦没有新用户加入,资金链断裂,最终参与者血本无归。
从技术角度分析,虚拟货币挖矿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。正规的比特币挖矿,全网算力达每秒数千亿亿次哈希碰撞,需专业矿机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分得一杯羹。而 GPC 挖矿项目,对算力的说明往往模糊不清,很难判断其挖矿过程是否真实可靠。部分项目可能只是搭建一个虚假平台,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老投资者收益,制造挖矿盈利假象,并非真正进行虚拟货币挖掘。
在合法性上,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,将其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。虚拟货币挖矿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参与 GPC 挖矿,即便在国外某些地区开展,也面临政策变动风险。一旦当地政策收紧,挖矿活动将无法继续,投资者投入的设备、资金将付诸东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