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密货币交易的复杂语境中,以太付这类依托以太坊生态的支付方式,其在中国的合法性饱受关注。要明晰这一问题,需从中国对虚拟货币的整体监管框架切入分析。
中国对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持严格管控态度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比特币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不具备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不得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虚拟货币相关业务,诸如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、虚拟货币间的交易、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,均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严格禁止,坚决依法取缔。若开展此类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,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以太付,无论其具体运营模式如何,本质上涉及虚拟货币的转移与支付,明显处于上述监管政策的管控范畴内。从交易环节看,若以太付用于商品或服务的支付,这与虚拟货币 “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” 的规定相悖,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。在金融体系中,支付结算需遵循严格的监管规则,以保障交易安全、稳定货币流通。而虚拟货币的匿名性、跨境性以及价格高波动性,使其难以满足这些监管要求,极易被用于洗钱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例如,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以太付将非法所得转化为虚拟货币,再通过跨境转移等手段洗白资金,逃避监管部门的追踪。
从投资角度而言,中国禁止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。参与以太付相关的投资活动,不仅面临资产损失风险,还可能因违反监管规定而承担法律后果。一旦因投资以太付产生纠纷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会被认定无效,投资者自行承担损失。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、危害金融安全,相关部门将依法查处。
在执法实践中,中国各地已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展开严厉整治。关闭了境内所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,对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清理整顿。对于涉及虚拟货币的非法集资、诈骗等犯罪行为,司法机关坚决打击,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。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、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决心,也进一步表明以太付在中国不具备合法性。
以太付在中国并不合法。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,都应充分了解并遵守中国的监管政策,远离虚拟货币相关非法活动,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服务与投资渠道,保障自身权益,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。